冷熱沖擊試驗箱(Thermal Shock Chamber, TSC)通過“驟冷驟熱”方式,在數十秒內使試品經歷大于70 K的溫差,用以暴露由熱脹冷縮引起的材料不匹配、焊接微裂紋、密封失效等潛在缺陷。依據結構特征,市場主流產品可劃分為:
兩廂提籃式(Two-zone, Basket Type)
高溫區與低溫區水平或上下布置,試品置于金屬提籃,通過氣缸或伺服電機在≤10 s內完成區間轉移。
三廂靜置式(Three-zone, Static Type)
增設常溫測試區,利用高溫區與低溫區的預冷熱空氣,經高速風閥切換導入測試區,試品全程靜止,免除機械移動。
二、作業原理與關鍵參數
溫度躍遷時間(Transition Time)
定義為從設定高溫(如+150 ℃)到設定低溫(如−65 ℃)或反向的轉換耗時。兩廂式因直接轉移,通常≤30 s;三廂式依賴風量與閥門響應,典型值為30–60 s。
恢復時間(Recovery Time)
指試品中心點溫度重新進入公差帶(±2 K)所需時長,直接決定試驗節拍。優質設備可在提籃到位后≤3 min完成恢復。
熱負荷匹配(Heat Load Match)
試品發熱功率(如PCBA帶載老化)若大于試驗區除熱能力,將導致最低溫度“抬升”,造成偽失效。選型時應提供最大發熱量、質量、比熱容等數據,由廠商進行熱平衡計算。
風速與紊流度
依據IEC 60068-3-5,試驗區風速建議3–5 m/s,過高易致細小元件移位,過低則降低熱交換效率。
三、兩廂式與三廂式對比分析
維度 兩廂提籃式 三廂靜置式
溫度沖擊強度 高(直接浸入式傳熱) 中等(氣流交換,存在邊界層)
試品尺寸適應性 受提籃與動密封限制,適合≤30 kg 測試區容積可定制至2 m³以上
移動風險 存在機械沖擊、線纜纏繞可能 無移動部件,適合帶線束產品
節能性 低溫區連續運行,能耗高 可啟用“蓄能模式”,低功耗待機
維護復雜度 提籃導軌、密封條磨損需定期更換 風閥軸承、加熱器繼電器為易損件
標準符合性 滿足MIL-STD-202G、GB/T 2423.22 同樣滿足,但需注明“氣流式”方法
四、典型作業流程(以兩廂式為例)
前處理
1.1 核查冷媒壓力(R404A高壓側1.5–2.0 MPa,R23高壓側2.5–3.2 MPa);
1.2 校驗溫度傳感器(九點布點,最大偏差≤±1.5 K);
1.3 記錄試品質量、發熱量、易燃等級(IEC 60721-3-0)。
裝載
2.1 試品間距≥5 cm,防止氣流死角;
2.2 帶連接器產品時,線纜經頂部走線槽垂直引出,避免提籃運動拉拽。
程序設定
3.1 常用循環:+125 ℃(30 min)↔−55 ℃(30 min),循環100次;
3.2 溫度過沖容忍度設定為2 K,超出即暫停并記錄。
運行監控
4.1 PLC實時比對提籃位置與風門狀態,出現“風門未關到位”立即回溫保護;
4.2 每循環第10次追加拍照(箱內攝像頭),觀察結霜、凝露位置。
后處理
5.1 循環結束后30 min方可開門,防止驟吸濕空氣結露;
5.2 試品在23 ℃/50 % RH環境靜置2 h,再做電性能測試。
五、行業應用范式
半導體封裝
要求−65 ℃↔+150 ℃、轉換<20 s,用于考核Flip-Chip底部填充膠裂紋擴展。
新能源汽車電池模組
采用三廂式,測試區尺寸1200 mm×800 mm×800 mm,循環−40 ℃↔+85 ℃,500次后絕緣電阻下降≤10 %。
航天電連接器
依據GJB 1217A-2009,需在高真空前級先做100次冷熱沖擊,以剔除玻璃絕緣子微裂紋。
光學透鏡組
要求溫度變化過程透鏡不位移,采用三廂式低風速(1 m/s)模式,避免氣動擾動。
六、選型與布設要點
冷卻方式
風冷型適用于試驗室空調環境溫度≤28 ℃、通風量≥10 m³/min;水冷型對水溫要求5–30 ℃、壓力0.2–0.4 MPa,需配閉式冷卻塔。
樓板承重
大型三廂式整機質量可達4 t,需核算樓板動載系數;提籃式因沖擊載荷,需獨立防震墊。
排氣與新風
低溫區化霜時瞬時排出大量冷濕空氣,應接Φ200 mm不銹鋼排風管,出口速度≥8 m/s,防止下沉“霧池”。
維護通道
后側距墻≥1.2 m,便于冷凝器清洗;頂部加熱器更換空間≥0.8 m。
七、失效案例與改進啟示
案例:某航空繼電器在三廂式設備中100次循環后出現接觸電阻漂移。
根因:測試區風閥密封條老化,導致高溫段熱氣滲入低溫段,實際最低溫度僅達−48 ℃,未形成設計溫差。
改進:將三元乙丙密封條更換為氟橡膠,并追加風閥關閉力矩監測(≤5°偏差報警)。
冷熱沖擊試驗箱并非簡單的“溫度過山車”,而是集熱力學、流體力學、材料學于一體的精密設備。正確理解兩廂式與三廂式的技術邊界,科學制定作業參數,嚴格執行全生命周期管理,方能使其在研發篩選、質量驗證、失效分析等環節發揮最大價值,最終實現“早發現、早改進、早受益”的質量目標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