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范圍與目的
紫外老化試驗箱(UV-A/UV-B 型)通過冷凝、紫外輻射、淋雨三大模擬工況,再現材料在 365 d 戶外暴露中 90 % 以上的老化因子。規范三工況的物理模型、參數設定及等效性驗證方法,為汽車外飾、建筑涂料、光伏背板及電子封裝行業提供可重復的加速老化依據。
二、規范性引用文件
GB/T 16422.3-2022 塑料 實驗室光源暴露方法 第3部分:熒光紫外燈
ISO 4892-3:2016 Plastics — Methods of exposure to laboratory light sources — Part 3: Fluorescent UV lamps
ASTM G154-23 Standard Practice for Operating Fluorescent UV Lamp Apparatus for Exposure of Nonmetallic Materials
ASTM D4587-23 Standard Practice for Fluorescent UV-Condensation Exposures of Paint and Related Coatings
三、術語定義
冷凝周期:試樣表面溫度低于環境露點,形成連續液膜的階段;
UVA-340:峰值波長 340 nm,截止 295 nm,用于模擬太陽輻射 300 nm~400 nm 波段;
熱沖擊系數:ΔT/t,其中 ΔT 為淋雨前后試樣表面溫差,t 為降溫時間常數。
四、模擬工況 1——冷凝環境(Condensation)
4.1 形成機理
戶外材料表面 70 % 的潮濕侵蝕源于夜間輻射散熱產生的露水,而非直接降雨。試驗箱底部蓄水池經 0.8 kW 浸入式加熱器升溫至 60 ℃±2 ℃,產生 45 g/(m³·h) 飽和水蒸氣;試樣正面暴露于蒸汽中,背面與試驗室空氣接觸,形成 1 ℃~3 ℃ 的內外溫差,驅動水汽在正面持續冷凝。
4.2 控制參數
冷凝溫度:50 ℃±2 ℃(黑板溫度);
相對濕度:≥ 98 %RH(露點溫度 = 干球溫度);
液膜厚度:20 µm~40 µm(橢圓偏振儀實測);
持續時間:4 h~8 h/周期,依材料厚度線性調整。
4.3 等效驗證
采用 100 µm 鋁箔稱重法:連續冷凝 4 h,質量增量 ≥ 0.25 mg/cm² 視為合格;同時用紅外熱像儀確認試樣表面無干斑。
五、模擬工況 2——紫外輻射(UV Radiation)
5.1 光源選擇
UVA-340:用于戶外老化,0.89 W/(m²·nm)@340 nm,對應赤道正午陽光 1.55 W/(m²·nm) 的 0.55 倍;
UVB-313:用于高加速篩選,0.71 W/(m²·nm)@310 nm,短波截止 280 nm,風險在于過度脆化。
5.2 輻射劑量與光譜照度
常規循環:0.76 W/m²@340 nm,8 h 光照 + 4 h 冷凝,總劑量 15 kJ/(m²·nm)/day;
高輻照模式:1.55 W/m²@340 nm,5 h 光照 + 3 h 冷凝,總劑量 25 kJ/(m²·nm)/day,用于研發對比。
5.3 校準與溯源
使用可追溯至 NIST 的光譜輻射計(帶寬 2 nm)每周測定一次,傳感器距燈管表面 50 mm,年衰減率 ≤ 15 %;超出后更換燈管并重新建立基準曲線。
六、模擬工況 3——淋雨(Water Spray)
6.1 熱沖擊模擬
突然降雨可使金屬涂層表面溫度在 30 s 內下降 30 ℃,產生瞬時應力。試驗箱通過 0.3 mm 不銹鋼噴嘴陣列(共 12 只,間距 100 mm)在 30 s 內將 25 ℃±2 ℃ 去離子水噴淋至試樣表面,流量 2.0 L/(min·m²),持續 3 min~5 min。
6.2 化學侵蝕補充
噴淋水電導率 ≤ 5 µS/cm,避免鹽斑干擾;pH 6.0~7.0,模擬天然雨水;噴淋后立刻進入紫外光照,可再現“濕-干-光”協同效應。
6.3 驗證方法
紅外熱像儀記錄試樣表面 ΔT ≥ 25 ℃,降溫時間常數 t ≤ 60 s;鋁箔沖擊盤收集水量,均勻性 CV ≤ 10 %。
七、三工況耦合循環示例(汽車外飾件)
Step 1:UVA-340 0.76 W/m²,60 ℃ BPT,4 h;
Step 2:冷凝 50 ℃,4 h;
Step 3:噴淋 3 min,ΔT 28 ℃;
Step 4:紫外續照 1 h,完成一個 9 h 周期;
連續運行 20 周期(180 h)≈ 南方戶外 12 個月輻射量(按 GB/T 16422.3 表 C.1 換算)。
八、設備性能要求
黑板溫度波動 ≤ ±1 ℃;
輻照度均勻度 ≤ ±5 %(九宮格法);
冷凝干球與露點差 ≤ 0.5 ℃;
噴淋后 5 min 內無可見積水殘留。
九、記錄與報告
原始記錄須包含燈管編號、累計點燈時間、輻照實測值、冷凝質量增量、噴淋 ΔT 曲線;老化報告給出色差 ΔE、光澤保持率、拉伸強度保持率與暴露時間的關系,并注明“本試驗采用冷凝-紫外-淋雨三工況循環”。
冷凝提供持續液膜,紫外觸發光氧化,淋雨引入熱沖擊與表面沖刷,三者耦合可復現戶外 90 % 以上的老化失效模式。實驗室只需精準控制上述三要素,即可在數周內獲得可重復的加速老化數據,為材料配方篩選、耐候認證與壽命預測奠定技術基礎。
|